枣庄市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经济形势分析
作者:liangchao
来自:
时间:2015-02-03 00:00:00
枣庄市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经济形势分析
枣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3年12月17日)
2013年,枣庄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为主线,以保障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以提高建设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突出抓好大新城建设、小城镇建设、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保障性安居工程、房地产和建筑业等重点工作,建设事业指标稳步增长,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提升。
一、2013年建设事业运行情况
(一)城镇化工作推进情况
1、召开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2012年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结束后,12月10日,张术平市长主持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会议。2013年2月18日,市委召开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新型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工作,出台了《中共枣庄市委枣庄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枣发[2013]3号)、《中共枣庄市委 枣庄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枣发[2013]5号)文件。
2、具体措施。一是成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和分管城建、农业、文教卫生、民政的4名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区(市)长为成员,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二是出台激励政策。出台了10余个指导性和配套性文件,内容既涵盖城镇体系建设、二三产业发展、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宏观层面,又涵盖资金扶持、用地保障、检查考核等工作措施,政策支撑体系基本建立。三是加快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市政府召开了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启动工作会议,成立了枣庄市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完成枣庄市城镇化发展规划初稿。四是强化宣传培训。在《枣庄日报》开设专刊,每半月集中宣传新型城镇化工作动态,营造良好氛围。会同市委组织部,在清华、浙大、上海交大等高校举办新型城化专题培训班,提升理论水平。五是加强指导服务。建立了示范镇周调度、月督导、季度推进、半年考评等工作制度,在《枣庄统计月报》每月公布示范镇的主要经济指标,充分发挥示范导向作用。配合市人大、市政协组织开展了省人大常委会、驻枣省人大代表、人资环委政协委员视察新型城镇化工作。
(二)城乡规划工作
1-11月份,全市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13项,规划面积16219公顷,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87%,完成专业规划9项。
完成了大新城用地功能规划研究,启动了枣庄市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新城两高地区、南部区控规及枣庄市五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中心城道路网规划》、《枣庄市加气站专项规划》、《枣庄市消防专项规划》等,正积极编制市区防洪等专项规划,将于年内基本形成成果。结合我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需要,继续编制《枣庄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完成初步成果。大力推进乡镇总体规划的编制,目前省市两级已有10个示范镇总规已编制完成,9个镇总规已获市政府批复;另外有14个镇总规已评审,其余各乡镇总规均已完成初稿,预计年内可组织评审;结合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共完成29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设计。
配合住建部驻枣督察员开展了城区主要河道两侧建设情况全面巡查活动,做好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辅助城乡规划督察工作,加大了对河道两侧建设规划执法力度,严查违法建设行为,有力保障了城乡规划执行刚性。
(三)城市建设。1-11月份,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亿41.4元,同比增长11.3%,已完成年度计划(46亿)的90%。新建改造城市道路86条,新增道路面积13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170公顷,新增供热面积315万平方米,新建污水管网92公里。
1、道路桥梁。1-11月份,道桥建设完成投资13.9亿元,占城建投资总量的33.6%,占踞行业投资首位。新建改造城市道路86条,建设桥梁12座。其中,中心城区新建改造城市道路44条,新增道路面积84万平方米。
2、城市绿化。1-11月份,城市绿化完成投资9.9亿元,占城建投资总量的23.9%,新增绿地面积170公顷。实施的绿化重点项目有新城区投资1.3亿的新城祁连山路景观绿化工程、台儿庄月河景观绿化提升工程、薛城区长白山路绿化工程、滕州市投资2.2亿元的杏坛广场建设等等。全面开展城市裸露土地绿化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完成调查摸底,落实了责任单位和任务目标。
3、供水工程:1-11月份,城市供水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5亿元,占城建投资总量的3.3%。新建改造供水管网57公里。中心城供水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羊庄水源地供水工程全面提速,启动供水水质提升三年行动。
4、供热工程:1-11月份,城市供热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52亿元,占城建投资总量的15.7%,新建供热管网48公里,新增供热面积315万平方米。实施了市中区南郊热电厂换热首站及供热管网配套设施和薛城区调峰热源厂扩建及向新城供热管网配套设施建设。
5、燃气工程:1-11月份,城市燃气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6亿元,占城建投资总量的3.3%,全市累计置换天然气用户13232户,新建改造燃气管网98公里,有效地提高了燃气设施服务水平。
6、排水工程:1-11月份,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66亿元,占城建投资总量的8.8%,新建污水管网92公里。实施了薛城区污水厂扩建及污水管网工程、市中区西沙河治理、新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扩建、滕州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建设。
7、环卫工程:1-11月份,城市环卫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6亿元,占城建投资总量的3%。启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实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区(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全市城乡累计投入资金4亿余元。
8、其它工程主要包括河道整治、公共停车场建设、综合整治等。完成投资3.45亿元,占城建投资总量的8.3%.
城建投资分析:2013年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平稳增长,主要的投资量是道路和绿化工程,这两项占全市总量的57.5%。较上半年,1-11月份各行业投资占比略有变化,道路、绿化投资占比略降,供热工程投资增长明显,符合各行业建设规律。从上图看,城建投资平稳增长,体现了我市城建项目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
(四)房地产业。1-11月份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5亿元,同比增长0.6%;商品房施工面积232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1%;竣工面积为42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8.8%;新开工面积为83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3%。新批准预售商品房面积为342.97万平方米,同比增加50.9%。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61.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4112元,同比增长5.4%,其中商品住房平均销售价格为3716元,同比增长4.8%。
今年以来我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特点:
1、投资增幅放缓,销售价格平稳。从统计数据看,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放缓,投资较去年同期仅增长0.6%,基本维持在去年同期水平。大部分开发企业加快了市场销售速度,加速资金回笼,部分项目因资金问题导致延期交房。但在施工量的拉动下,我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
2、销售市场回暖,但供求存在差距。今年市场销售情况明显好于去年,销售面积、销售额等指标均较去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市场存量基数仍较大。棚改回迁安置、单位集资团购等因素对我市房地产市场销售的影响较大。
3、竣工量上涨,市场存量继续增加。1-11月,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42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8.8%,全市可售商品房面积为594.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3%,而销售商品房面积仅261.38万平方米。主要原因是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带动,一些项目在今年进入竣工阶段,造成了竣工面积的大幅增加。
4、二手房交易量大幅度提高。1-11月份,全市二手房成交量9368套,同比增长80.26%,成交面积9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6%。交易额22.2亿元,同比增长38.31%,交易均价2300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2.48%。从环比来看,下半年二手房交易套数和交易面积均较上半年有较大幅度回落,这也反映出上半年“新国五条”政策影响作用减弱,市场理性回归。
分析:在现有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刚性需求仍将是我市住房消费的主要动力。随着在建项目陆续进入销售市场,供需仍将存在一定差距。虽然今年新建商品房销量有所回升,但市场存量基数较大,市场供给趋于饱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迫于资金和销售压力,房价预计将保持稳定。
(五)保障性安居工程。1-11月份,全市已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6175套,结转续建项目基本建成27119套,竣工13283套,分别占省下达年度任务的101.9%、150.7%、166%。
一是扎实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按照省住建厅《关于印发全省创建“保障性住房示范工程(项目)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组织开展市级“保障性住房示范工程(项目)创建活动”。同时,对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定期开展督导检查。
二是多举措加快棚改项目建设。建立督导机制、协调机制、考评机制,纪检监察部门全程介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行“问责、问效、问廉”。继续坚持开辟手续办理绿色通道,加快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手续完善。1-11月份,开工建设安置房4285套(含货币补偿282套),结转项目基本建成23120套,竣工12114套,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2.4%、149.1%、216.3%。
三是切实抓好征收稳定工作。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坚持“以拆违促征收”,为项目开工建设创造条件。对因个别住户拒迁影响征收拆迁进度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司法机关与城市管理部门加大协调配合工作力度。1-11月份,全市新建项目已签订征收补偿协议4022户,完成目标任务的96.1%。
(六)村镇建设。2013年,预计全市村镇建设完成投资58亿元,同比增长5.47%;小城镇建成区新增供水能力12.45万吨/日,新增道路长度280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40公顷,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万吨/日,建成垃圾中转站57个;启动农房集中连片建设改造项目50个,新建农村住房2.2万户,改造农村危房2672户。全市39个乡镇纳入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占全市乡镇的85%,纳入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行政村1338个,占全市行政村的62.7%。
一是加快推进示范镇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加大资金、土地、人才、金融、扩权强镇、机构建设等方面的支持。组建了枣庄市小城镇建设发展指导委员会,对示范镇强化科学指导。制定印发了《枣庄市新型城镇化示范镇考核办法》,制作了示范镇建设专题片,圆满完成省考核组对我市省级示范镇的考核。预计10个新型城镇化示范镇2013年新增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建成区新增人口3.5万人,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10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0余个、社会事业项目30余个、公共服务平台项目20余个,建设园区20余个。
二是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创建行动计划。组织申报了100个“美丽乡村”创建村,印发了《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枣政发〔2013〕30号)。目前,全市大部分乡镇编制完成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2013-2015),100个创建试点村基本编制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详细规划,新增主街硬化100余公里,完成道路、巷道两旁绿化约4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800多盏,配备密闭式垃圾收集箱480多个,粉刷沿街建筑立面130多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约1.5亿元。
三是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争取省财政补助资金1715万元用于农村新型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实施农房集中连片建设改造项目50个,涉及67个村(居),建设农房2万余户。联合市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制定了《2013年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关于做好2013年中央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试点任务目标,严格审查补助对象,规范操作程序和资金管理,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762户,即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的最基本安全要求,又满足了基本居住功能,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七)工程建设与建筑业。1-11月份,全市三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62亿元,同比增长24.5%;实现增加值68.7亿元,同比增长23.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6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9%;工程结算利润总额23.4亿元,同比增长29.6%;实缴税金9.6亿元,同比增长33%;全市建筑业从业平均人数17.2万人,人均完成产值15.2万元。
一是不断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环境,对资质考核工作做了详细部署,目前全市建筑业企业共有444家,其中,建筑业企业壹级资质20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10家,专业承包企业10家;建筑业企业贰级资质123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75家,专业承包企业48家;建筑业企业叁级资质256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99家,专业承包企业157家;不分资质等级的企业2家;劳务分包企业43家。基本形成了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主体,劳务分包为依托的结构体系。
二是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组织开展了季节性和重点时段的各类检查工作。对全市的在建工程项目314个下达《责令限期整通知书》282份,对隐患整改不彻底的16家施工单位进行了通报和约谈,对7家施工企业实施了经济处罚。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对行业特种作业人员延期继续教育857人,企业三类人员延期继续教育培训197人,新培训779人。开展各类应急救援演练18次,有效提升了我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应急处理能力。
三是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力度。严格执行工资保证金制度,按时足额收取。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不断加强工作合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试点农民工工资“一卡通”制度。1-11月,全市建设系统各级清欠办累计受理拖欠投诉举报380起,接待农民工9326人次,涉及金额3.0287亿元。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是全力提升现场文明施工水平。对施工现场的扬尘进行了治理,制定了实施办法、考核细则、评分标准,与40多个市直在建工程企业和项目签订卫生管理目标责任书。深入开展省级安全文明工地创建活动。截至目前,荣获国家3A工地1个,省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3个,省级安全文明优良工地14个,省级安全文明优良小区3个,省级综合样板工地10个,市级安全文明工地80余个。
(八)建设领域节能减排。1-11月份,全市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25个、88.39万平方米,是省下达任务量的108%;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10个、10.69万平方米,是省下达任务量的200%。竣工节能建筑151.81万平方米,占民用建筑竣工总量99%以上。新型墙材用量8.64亿块标砖,占墙材使用量的100%。
1、强制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严格执行节能设计审查备案、节能材料进场复验、节能施工检查、节能信息公式、节能工程专项验收等制度,继续实施建筑工程全过程监管,确保节能标准得到落实。1-11月份全市规划区内新开和在建工程节能设计和审查率为100%。
2、积极开展绿色建筑标识申报工作。自绿色建筑行动开展以来,我市积极与开发企业沟通,宣传国家、省、市有关绿色建筑发展规定及奖励政策,引导开发企业建设绿色建筑,采取一手抓设计、一手抓施工的“两头抓”工作方式,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目前我市已确定6个建设项目,报省里进行中评。
3、着力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召开了节能改造专题会议,开展了全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摸底核实,建立了《枣庄市具有节能改造价值的既有居住建筑项目库》(2014-2020),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库进行核查论证。
4、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一体化已经完成项目21个、103.19万平方米,占省下达任务的172%。完成建筑能源审计22栋,3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审计任务。同时我市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市住建局率先在办公楼顶建设屋顶太阳能电站,总装机容量55千瓦。
二、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分析
2013年我市住房城乡建设运行平稳,建设事业健康发展,态势良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镇基础设施统筹建设问题。中心城的集聚力还没有形成,小城镇整体实力较弱,城镇化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健全,组团型城市的地域特点制约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土地、产业、人口等众多元素的融合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不均等是优化基础设施配套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城镇居民日益强烈配套需求,城市基础设施向乡镇延伸建设需加大力度。
二是房地产行业资金链仍较紧张。房地产市场供求差距继续扩大,随着近三年我市棚户区改造的深入推进,全市约有47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腾空土地在未来三到五年将陆续进入市场,这其中约80%将用于房地产开发,未来三到五年棚户区改造腾空土地带来的房地产开发面积将达到900万平方米。预计未来几年全市商品房供应量仍将持续增加,供求矛盾可能进一步加剧。
三是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分布不均。我市为组团型城市,各城区间距离较远,长久以来基础设施配套均以各自城区为主,地方财政直接决定了城市设施水平的高低,导致目前地区间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城区,因基础设施欠账较多,设施配套跟步较慢。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突出规划引领作用。一是切实发挥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实现城镇体系全覆盖、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小城镇和农村发展总体规划全覆盖。二是注重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交通运输、村居建设等各类规划的统筹衔接,实现规划“四级全覆盖,城乡一张图”。三是建立规划实施的刚性机制,保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和长期性。
(二)提升中心城区核心带动力。一是以大新城建设为重点,继续推动薛城区、高新区、新城区“三区合一”。借助高铁优势发展城市经济,加快市中、峄城对接融合,带动中心城区快速发展。二是加快市民中心、双子座城市综合体、市实验高中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增强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能力。三是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注重“造城”与“造市”相结合,把大型商业综合体、公用设施、社区市场融入棚户区改造,全面激活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四是以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建设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湿地公园,构建城乡绿色走廊和生态屏障。
(三)加强行业监管,严格调控房地产增量。与有关部门配合,科学把握土地供应节奏,合理安排开发项目,逐步消化市场存量,实现市场供需平衡。大力提倡和引导房地产企业创建品牌住宅产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强力推进绿色生态小区建设,提高住宅建设品质。
(四)大力推进示范镇建设。指导示范镇科学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规划,明确功能分区,杜绝“一条线”、建成“田字格”。加大以道路、污水和垃圾处理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探索金融和民间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径。注重建设方式,防止大拆大建,不能照搬复制城市建设模式推进示范镇建设。
(五)继续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指导全市棚户区改造将工作重心由房屋征收转入安置房建设阶段,积极破解资金难题,加快棚改安置房建设,切实做好回迁安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抓开工、抓竣工、抓分配,确保把好事办好。
相关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