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简报第18期

作者: 来自:村镇建设科 时间:2009-11-24 00:00:00
 

(第18  山亭专刊)

(总第18期)

整村搬迁腾地  归村并点增地  宅基流转节地

凫城乡积极破解农房建设用地难题

 

在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中,山亭区凫城乡充分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整村搬迁腾地、归村并点增地、宅基流转节地等处置方式,积极破解破解农房建设用地瓶颈制约难题,促进了全乡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深入推进、有序开展。目前,该乡共拆除房屋568座,计1107间,治理面积700余亩,新增耕地400亩。

整村搬迁腾地,是指对居住偏僻、发展潜力有限、条件落后的村庄,结合土地复垦将全村整体搬迁到生产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付庄、东南山村的人数较少,居住者多为老人,交通、吃水和医疗无保障,村庄空心率达50%以上。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该乡决定实行旧村复垦式整体搬迁。新村(南山花苑)选在付庄、东南山村北部,土地平整,交通便利。目前,新村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410万元,5栋农民公寓楼已封顶,村庄搬迁后可整理出300亩土地用来发展薄皮核桃种植,村民可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

迁村并点增地,是指对规划确定需要搬迁合并的弱小村、偏远村,积极稳妥地推进迁村并点,加大零星农村居民点的撤并力度,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通过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来推动城镇建设用地的有序增加。文王峪及周边4个村因缺乏整体规划,村内路港弯曲、垃圾乱堆、污水四溢,且农户居住比较分散、土地闲置较多,严重妨碍了村民群众生活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签于此,该乡研究决定将文王峪及周边4个村实施迁村并点,利用闲置土地或荒山、荒滩统一规划建设小康楼100座。文王峪新村的规划实施将彻底摆脱村民长期以来生活环境脏、乱、差和走路难问题。同时,新增了180亩土地发展薄皮核桃、花椒等种植,村民可实现人均增收800元。

宅基流转节地,即通过盘活农民宅基地和房屋等资产,以转让、抵押、出租、互换、联合建设等多种形式流转宅基地使用权,实现农民对于宅基地及其房屋的收益最大化。西凫山等3个村的房屋闲置率近20%,村集体缺乏改造资金。通过宅基地流转方式,该乡对村民房屋进行合理评估和拆迁补偿后,将整理出100亩土地进行挂牌出让,所得收益返还农民用于集中连片建设农民公寓楼,改善群众住房条件。

 

水泉镇五措并举确保危改工程顺利实施

 

山亭区水泉镇在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中,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结合本地实际,强化领导,精心组织,采取五项措施,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落实到位。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该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2名副镇长为副组长,城建、财政、国土、民政、农业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同时,实行了科级干部帮包办事处、机关干部帮包村的帮包责任制,任务明确,定点定向,责任到人,增强了帮包人的工作责任感,有力促进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二是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单、宣传栏、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农村危房改造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措施。36个行政村分别召开了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等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动员会,统一干部群众思想,形成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各界支持配合的良好氛围。三是制定方案,统筹实施。该镇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询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农房危房改造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职责,根据不同情况分期分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四是多方筹措,帮扶互助。该镇本着“以生产自救为主,政府救济为辅”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危房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生产自救、亲朋资助或银行贷款等办法筹措建房资金。对没有能力进行改造的特困群众,由镇政府或村集体采取利用空闲房、修缮现有房、提供周转房等办法予以安置,并组织相关单位开展结对帮扶,从资金、技术、物资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五是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该镇组建了以城建部门为主的工作小组,为农户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定期指导检查各村改造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纠正,保证了全镇危房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

 

城头镇金城花苑小区竣工投入使用

 

金城花苑是城头镇治理西城头“空心村”而新建的居民小区,占地40亩,住宅楼11幢,楼群建筑主体为四层,上有阁楼,下有储藏室,户型设三室两厅和两室一厅,可安排276户入住。目前,11幢住宅楼已投入使用,实现了新农村建设和增加耕地双赢,得到了全村群众认可。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规划,合理设计。西城头村是山亭区首批“空心村”治理工程试点村,为保证这一惠民工程深入人心,该村结合城头镇发展格局,邀请省规划设计院专家对村庄搬迁和新村建设进行了规划设计,使金城花苑小区与计生综合服务大楼、国土资源所办公楼等新建项目连为一体,形成小城镇建设的新格局。

(二)民主决策,阳光操作。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该村积极发挥村党员参事会和村民监督议事会作用,建立了全民参与、阳光操作的民主监管机制。如老村怎么拆、补助定多少、拆迁户怎么安置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村干部、参事会和议事会成员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共同商议、民主决策、定期公示,实现了老村230户房屋顺利拆迁,未出现一例上访事件。

(三)多方筹资,专款专用。整个工程投资近3000万元,其中拆迁复垦需400万元,农民及配套设施建设2600万元,仅靠镇村财力根本无法解决。该村在突出投资主体的同时,灵活运用国家及省、市、区有关政策,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财政和有关部门的资金扶持,力求筹资渠道多样化。在项目建设中,该村通过招商引资和招投标的办法落实投资主体,由投资商垫资开发建设,并设立了资金专户,由村民监督议事会向搬迁户收取购房资金,既确保了工程进度,又确保了收取和争取资金专款专用。

相关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