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简报第8期

作者: 来自:村镇建设科 时间:2009-11-05 00:00:00

山亭区城头镇创新“五化”措施

有效破解“空心村”治理难题

    实施“空心村”治理、进行农房拆旧建新、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是开展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重要内容但治理工作因涉及旧村搬迁、工程招标、资金投入等热点敏感问题,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农民利益受损和工作被动。山亭区城头镇西城头村是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回汉混居村和豆制品加工专业村,也是多年未加治理的“空心村”。今年以来,该镇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实施“五化”措施,对西城头村顺利实施了“空心村”治理,有效破解了治理难题,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民意、凝聚民力的“空心村”治理经验。具体做法如下:
     (一)组织机构“具体化”,解决部门责任不清、履职不力的难题。空心村治理工作涉及面宽,工作量大,参与部门多,加之首批试点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必须高度重视,精心运作。对此,该镇成立了由镇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有关部门、服务区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空心村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情况调度,同时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类困难,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办公,下设了三个具体工作机构一是治理工程指挥部。由分管镇长任指挥,国土、村镇办等部门和村负责人为副指挥,有关部门的业务骨干为成员,具体负责治理工程的实施和建设;二是协调稳定工作组,由纪委书记任组长,综治办、信访办和试点村有关人员为成员,具体负责工农关系的协调,为治理工作创造良好环境;三是后勤保障工作组,由财政所长任组长,试点村支部书记为副组长,主要负责工程预算、治理资金的筹措与监管等。为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领导小组与三个具体工作机构和试点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履职情况列入年度考核加分范畴,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制度,每天一调度,一周一例会,有关部门和村密切配合,形成了治理“空心村”的强大合力。
    (二)宣传动员“人文化”,解决群众认识不足、热情不高的难题。空心村治理工作群众是主体尽管治理拆迁区内的房屋破旧,但群众认为是先辈留下的祖宅,不能说拆就拆,一开始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给治理工作带来的难度。针对这一难题该镇及时转变思路,避开强制性行政命令,采取渗透式、人文化的方式进行宣传发动,使村民对空心村治理政策及好处入脑入心。工作中,一是心贴心地交流。层层召开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向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宣传治理空心村的政策意义,主动问计于民,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感受到自己所拥有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实现由被动抵制、疲于应付向主动配合、全力支持的转变。二是全方位地覆盖。充分利用广播喇叭、宣传车、黑板报等农村大众媒体,张贴标语近百幅,并将宣传内容编写成明白纸和《一封信》发放到各家各户,形成了全方位、体化的宣传态势和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三是关怀式地动员。对做不通工作的个别户,由各工作组成员和村干部分头靠上,面对面了解他们的想法,生活确实困难的,由村里出面协调落实周转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以真情的关怀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形成了广大干群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三)监督管理“民主化”,解决干部不清白、群众不明白的难题。空心村治理工作涉及旧村拆迁、居民楼工程招标、集体资金投入、土地整理等诸多内容,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且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如操作不当就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对工作造成被动。为此,该镇建立了一套“政府服务引导、纪委监督指导、有关部门配合,村民积极参与,监督议事会唱主角”的民主监管模式,让纪委及村民监督议事会全程参与治理工作,老村怎么拆、补助定多少、拆迁户怎么安置,包括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全由村干部和议事会理事们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共同商议、民主决策、定期公示,确保了公开、公平、公整个拆迁过程未出现一例上访事件。目前,该镇西城头村一期治理工程228户的房屋拆迁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土地整理正在紧张施工,杜长巷村的拆迁工作已经启动,两村完成治理后可腾出土地面积280亩,不仅可大大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还可为推进小镇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承接工农业项目落地、推动镇域村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资金筹措“多样化”,解决治理资金短缺、进度缓慢的难题。经预算,西城头村整个治理工程投资1300万元,其中拆迁复垦需300万元,新房建设需1000万元,仅靠镇村财力根本无法解决。对此,该镇在突出投资主体的同时,灵活运用国家及省、市、区有关政策,最大程度争取上级财政和有关部门的资金扶持,力求筹资渠道多样化。在治理区拆迁复垦方面,以镇村投入和上级扶持为主,农户只负责自家房屋的拆除;在新住宅区建设方面,以搬迁户投入为主,镇村给予适当补助,有关部门在手续办理中给予适当减免,使销售价不高于成本价。针对新住宅区建设投资较大的实际,通过招商引资和招标投标的办法落实了投资者,先由投资商垫资开发建设,再由村民监督议事会负责向搬迁户收取购房资金,既确保工程进度,又降低了投资商的风险。
   (五)拆迁安置“城市化”, 解决建设不科学、用地不集约的难题。拆迁户的安置是“空心村”治理中的关键环节,也是群众满意与否的决定因素。该镇在村民监督议事会征求拆迁户意见,并拿出安置方案的基础上,将拆迁户安置与小城镇建设、太阳能示范村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和镇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本着节约、高效利用土地的原则,科学制定了实施方案。对西城头村,根据其驻地村特点纳入小城镇建设总体布局,规划了占地40亩的金城花苑小区,共建住宅楼12幢,楼群建筑主体为四层,上有阁楼,下有储藏室,户型设三室两厅和两室一厅,可安排276户入住目前金城花苑安置小区一期工程主体已经完工,年底既可交付使用。针对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小区还规划配套社区服务中心、车库、大储藏室及公用灵堂等设施。对杜长巷村,将老村内的48户统一搬迁到新村文体广场南侧,集中建设占地面积18亩的住宅区,由村镇建设办公室综合群众意见统一规划,建筑形式统一标准,一户一院,两层楼房,由农户自建,体现了规划的科学性和用地的集约化,可净耕地220亩。对于不要楼房或宅基的搬迁户,一律按宅基证标注的面积给予每平方10元的补偿。对于拆迁治理后的土地,该镇将用于发展高效农业、开展招商引资、建设滨河观光大道,使治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