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中央及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局长谈丨李厚兴: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奋力谱写城市高质量发展枣庄新篇章


枣庄市市民中心项目
城市工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时隔十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宏伟蓝图,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为我省城市建设发展分析了新形势、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新目标、部署了新任务,提出做好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安全发展、文脉赓续、治理增效“七篇大文章”,为我们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明确了主攻方向。近年来,枣庄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之以恒优化形态、完善功能、涵养品质,推动城市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今后工作中,枣庄市住建系统将把贯彻落实好中央、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围绕“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引领市”总体定位,聚力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居住环境品质、城市建设内涵,让城市更安居、更宜居、更乐居,奋力谱写城市高质量发展枣庄新篇章。

滕州市龙泉广场城市品质提升试点片区

一、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让城市更安居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夯实城市发展“底子”和“里子”,把优化城市体系、建设安全可靠韧性城市作为基础工程,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一是优化城市路网体系。立足枣庄组团型城市特点,系统推动薛高路网一体化、市中区城市路网西进、市中峄城路网融合等区域交通发展战略,持续实施城区断头路打通工程,一体推进慢行系统建设,不断优化城市路网级配结构,加快构建外联内通的现代化城市路网体系。二是强化基础设施扩容增效。统筹布局未来5年各类城市地下管线及设施建设改造计划,合理高效利用地下空间,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加强城市地下管网设施新建改造,加快燃气应急储气能力建设。持续优化城市热网规划布局,有序推进热网新建改建,着力提升热网承载能力。三是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常态化开展城镇燃气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提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聚焦“两重”“两新”,加快老旧市政管网更新改造。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有序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重点推动燃气、供热等设施加装物联智能感知设备,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监管水平。四是加快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以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品质提升为载体,紧密结合市容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各类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工作。组织开展无障碍设施摸底调查和体检评估,推动问题整改。枣庄市两岸公园建设案例成功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等3部门印发的《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

台儿庄区海绵型湿地工程

二、提升居住环境品质,让城市更宜居

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推动城市体检提标、城市更新提速、住房保障提质,提高城市宜居水平,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推动城市体检提标。坚持“无体检不更新、先体检后更新”,聚焦查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补齐城市建设发展短板弱项,构建“60+9+19”的枣庄特色城市体检指标体系,累计对22个街道、64个社区开展四个维度全面体检,持续拓展体检深度广度,坚持体检更新一体推进,逐步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工作机制。二是推动城市更新提速。聚焦城市体检发现问题,坚持“系统改造+小切口微更新”并行、“留改拆”并举,建立城市更新项目库,开展“1510”项目攻坚,即实施10个综合提能级项目、50个重点强品质项目、100个单体夯基础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全面强化项目统筹。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资金支持,重点推进“三区一村”(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构建“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滚动实施一批”工作机制,精准解决城市发展的民生痛点、功能堵点。三是推动住房建设提质。开展“好房子”建设政策宣传解读和技术培训,举办“好房子”项目融资推介会、“好房子”建设现场观摩,加快推进全市13个“好房子”住宅项目建设,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住房需求。聚焦重点闲置土地(项目),严格落实“市级领导+市直部门”帮包服务工作机制,推动闲置土地(项目)快建设、快交付,扩大房地产开发有效投资,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高效循环。四是推动保障性住房提效。聚焦住房保障“方式完善、覆盖全面、公平公正”目标,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全力抓好棚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坚持货币补贴与实物保障相结合,以需定建、以需定购,积极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加快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新就业人群、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台儿庄区渔灯巷城市更新项目

春秋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三、提升城市建设内涵,让城市更乐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标准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高效能融入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推动建筑节能降碳,推动人民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幸福。一是高标准传承保护历史文化。从本体保护、管理效能、文化延续三方面开展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专项体检,编制保护规划,注重在城市更新中保留城市历史记忆。依托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构建融入生产生活的历史文化展示线路、廊道和网格,注重将历史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特色产业等融合发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各类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二是高质量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持续推进绿色节能发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大力推广超低能耗、低碳建筑,统筹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因地制宜推广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及污水源、空气源热泵等供热制冷应用。发展高品质绿色建筑,推行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着力提升高星级绿色建筑比重。大力推广绿色建材,积极开展建筑节能产品认定,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三是高效能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三驾马车”协同运转,组织、社工等多部门协调联动的“1+3+N”机制,持续推动市、区(市)、镇街各级物业服务行业党委建设,配合组织、社工部门积极推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和居民小区党建工作,以信访投诉多发领域为重点,实施“清单式督办+台账式管理”,持续推进专项整治,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力争将“满意物业、温馨家园”打造成在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品牌。四是高效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两枣”平台和市长热线诉求反馈问题为抓手,定期分析研判,以信访投诉多发领域为重点,不断健全完善政策,加强督导检查,推进矛盾问题源头治理。同时,向社会公布电子信箱、通信地址、咨询投诉电话,开展“局长公开接访日”活动,及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滕州市书院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工程
作者系枣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鲁公网安备370400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