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学习贯彻中央及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丨答好旧改“民生卷”,描绘生活“新蓝图”

作者: 来自:枣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时间:2025-10-12 12:47:20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城市理念,统筹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让城市更有温度,成为人人向往的幸福家园。要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也是改善民生、拉动内需、传承文化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全市深入贯彻中央、省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落实老旧小区改造全周期管理,聚焦老旧小区改造“三大革命”具体要求,以打造宜居住区为理念,把老旧小区改建成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获得感的城市功能新型单元,推动居民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跨越式提升。十四五期间,累计改造老旧小区624个,改造面积1305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2.6万户,完成投资32.42亿元。“金融支持”“落实各方主体责任”两项政策机制和“破解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高难题”做法,成功入选住建部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2条老旧小区改造经验被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纳入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机制清单。多篇改造工作经验获全国、全省转发推广。

聚焦“引领+共建”,促改造方式更新换代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为改造搭配强大引擎。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分管领导亲自谋划推动,市人大、市政协专题调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成立工作专班,全面负责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调度,各区(市)抓推进、抓落实,构建起全市上下贯通、左右联动、运转有序的组织体系。建立老旧小区改造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城镇老旧小区水电气暖通信邮政等专营设施改造中的难点问题,充分调动我市专营单位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坚持政策引领,为改造提供精准导向。先后出台《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十条措施》《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周期管理的意见》《关于做好老旧小区改造“三大革命”的通知》等政策文件20余个,明确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目标导向、技术思路、组织流程和实施路径,保障改造工作科学谋划和系统推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依托国内知名高校平台举办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来枣授课,学习发达地市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行业能力水平。三是坚持居民参与,为改造赋予内生动力。秉承共同缔造理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坚持大家的事,一起商量、一起干。成立调研组专题调研,从群众需求出发,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座谈会、业主委员会、发放问卷、线上APP调查等方式,全面掌握群众急难愁盼。在问需问计问策于民的同时,注重从专业设计角度研判,强化与专营单位、社区、街道沟通协调,确保设计方案可执行、可操作、可落地。

聚焦“面子+里子”,让改造内容丰富多变

一是突出设计优先,让改造方案更有亮度。瞄准设计“缺口”,着力提高老旧小区改造民生性、特色性、实效性。建立老旧小区改造设计方案专家评审制度,对技术施工可行性、闲置资源利用率、群众居民满意度进行系统评审,从集智融慧聚力实现内优外秀。注重从“蓝图愿景”式设计转向“落地生根”式设计,双向统筹城市资源,多维度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品质。自2023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设计竞赛以来,我市共1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获奖。二是突出内容完善,让改造效果更有宽度。在做好基础类改造内容的前提下,丰富完善类、提升类改造内容,不断提高居民满意度。按照可感知、可量化、可评价的工作标准,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老旧小区改造每平米造价由“十四五”前期221元提升至287元,为丰富老旧小区改造内容,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筑牢基础。“十四五”以来,我市1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入选山东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揭榜挂帅”试点任务清单(第一批),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入选省级老旧小区改造联席点案例集,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入选山东省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居住类)。三是突出过程监管,让改造质量更有硬度。针对施工现场人员流动性强、交叉施工工序多、施工面狭窄、工期要求紧的特点,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做到职责明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各区(市)住建部门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专班,牵头组织相关管理部门和参建各方、镇街(社区)形成合力,建立一套完整、严密的安全管理制度,织密安全质量管理防护网,确保工程有序安全实施。建立改中监督协调领导小组,及时监督协调改造中发现的安全问题,畅通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安全问题投诉举报渠道,及时跟进调查,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切实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十四五”以来,我市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获省泰山杯奖项。

聚焦“改造+管理”,保改造成效厚实温暖

一是疏通“堵点”,畅通融资渠道。优化落实“五维”融资渠道,通过财政资金“补”、专营单位“投”、社会资本“进”、居民出资“贴”、金融机构“助”等方式落实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十四五”以来,全市发行老旧小区改造地方专项债8.76亿元、申请中央补助资金4.55亿元、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7.81亿元、申请省补助资金1.37亿元,市区两级财政补助资金1.01亿元、吸引社会资本7.15亿元。积极探索整合打包改造项目机制,将配套设施收费、存量资产收益、服务设施运营收益等作为还款来源,通过争取地方专项债、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贷款支持,解决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制约瓶颈。二是化解“难点”,夯实长效管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后,要求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标准及时组织验收,做好资料归档工作,并报区(市)老旧小区改造牵头部门备案。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水电气暖等专营设施统一移交各专营单位管理,小区其他设施交由属地镇街管理。针对老旧小区小散旧、居民花钱买服务意识差、专业物业企业入驻积极性不高难题,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环物委)、物业企业“四位一体”管理机制,创新“党建+”老旧小区管理模式,让小区改造和治理在党组织领导下统筹推进、有序实施、无缝衔接。三是融合“重点”,助力城市更新。结合城市更新和完整社区建设需要,对片区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同步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实现片区内资源共改共建共用共享,促进城市片区有机更新。开展以老旧小区改造带动设备更新等活动,准确把握老旧小区改造各阶段施工特点,做好改造前广泛宣传,改造中集中推介,改造后成果共享相关工作。多场景展示产品、优化便民服务、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真正做到“惠民政策入小区,产品展示在小区,优质服务到小区”,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实现小区环境更优美,居民满意度再提升,消费投资可促进。

供稿:苏翔

审核: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