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中央及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城市建设是城市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是保障城市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领域,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主战场。近年来,枣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基础设施补短板、提品质,抗责在肩、主动作为,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市贡献城建力量。
补短板强保障,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眼于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近年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聚焦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系统化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扩容提质。一是优化城市路网交通体系。坚持系统谋划、标本兼治,聚焦拓框架、梳堵点、便通行,不断优化路网级配结构。近五年来,全市累计新改建道路桥梁项目200余个,新增城市道路长度300余公里,其中打通城区“断头路”40条,有力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截至目前,我市建成区道路总长度达到1877.5公里,建成区路网密度达到8.47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26.86平方米,逐步构建起了“外通内联、四通八达、安全便捷”的城市路网格局。二是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聚焦高效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稳步推进经济、适用、安全、集约的综合管廊建设,有效缓解“马路拉链”“空中飞线”等城市治理顽疾。近年来,全市累计建成地下综合管廊约60公里,积极推动各类管线入廊,获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1.94亿元。三是加快地下管网管线建设改造。全面排查摸清地下管线及设施现状底数和隐患短板,编制完成《枣庄市城市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方案(2024-2028年)》,统筹布局未来5年各类城市地下管线及设施建设改造计划。“十四五”以来,累计新建改造燃气管网500余公里、供热管网170余公里,城市安全服务功能持续提升。
提品质惠民生,持续推动人民城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各环节,提供更有力的民生保障。一是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坚持“无体检不更新、先体检后更新”,一体推进体检更新,构建“60+9+19”的枣庄特色城市体检指标体系,累计对22个街道、64个社区开展四个维度全面体检,创新开展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专项体检和城市更新重点片区体检,查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补齐城市建设发展短板弱项,逐步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工作机制,积极推进问题整改和成果应用。二是持续提升城市供热保障服务能力。优化城市热网规划布局,加大城市供热管网及设施建设力度,扩大集中供热覆盖范围,推进薛城区十电世纪大道供热管网回水加压泵站、市中区隔压站及城市西区供热管网续建工程、峄城区丰源热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项目等项目建设。近年来,全市累计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约1500万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8%,城市供热保障和热源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三是加快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全市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的通知》等文件,以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品质提升为载体,紧密结合城市更新、市容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各类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工作。将无障碍设施建设等相关指标纳入城市体检枣庄特色指标体系,全面开展设施摸底调查和体检评估,推动问题整改。枣庄市两岸公园建设案例成功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等3部门印发的《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
促发展保安全,持续提升城市建设韧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安全韧性水平。近年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统筹城市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一是持续提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常态化开展城镇燃气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城镇燃气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围绕燃气市场规模化发展、燃气管道设施治理、用户端安全措施三件套加装、餐饮场所瓶改管等工作精准发力。严格燃气经营许可审批管理,规范燃气市场经营秩序,持续提高燃气本质安全水平。二是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源头管控、规划引领,编制印发《枣庄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枣庄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落实到各类建设项目建设条件和规划设计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推动海绵城市与城市道路、水体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项目有机结合同步实施、同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面积111.59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50.3%,已提前完成“2025年底城市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目标。三是有序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印发《枣庄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建立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工作推进协调机制。重点推动燃气、供热等设施加装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对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状况进行实施监测、动态预警、精准溯源、协同处置,及早发现和管控风险隐患,切实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监管、运维水平。我市被列为全省燃气安全智慧监管市级试点,山亭区被列为全省燃气安全智慧监管县级试点。
供稿:王玉龙
审核: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