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枣庄市城市路网畅通工程新闻发布会

作者: 来自: 时间:2025-09-22 09:34:18

9月1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枣庄市城市路网畅通工程推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张庆伟 市委常委、副市长

李厚兴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

吕济禹 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 恩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杜克允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既支撑着经济社会发展,也关系着市民生活品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路网建设,将其作为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的重要工程,连续6年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推进。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路网畅通工程决策部署,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持续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路网、改善出行环境。截至目前,我市建成区道路总长度达到1877.5公里,建成区路网密度达到8.47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26.86平方米,逐步构建起了“外通内联、四通八达、安全便捷”的城市路网格局。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全力畅通城市路网

我们在推进城市路网畅通工程时,坚持不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零散修补,始终注重系统治理、标本兼治,从路网科学布局、群众现实需求等多方面考量,打通断点、破解难点、疏通堵点,让市民行得更通、走得更畅。一是打通“断点”,畅通城市路网“微循环”。“断头路”一直是制约人民群众日常出行、阻碍区域联动发展的“痛点”问题。对此,我们近三年连续将“断头路”打通工程列为市政府年度惠民实事,开展起底式、拉网式排查,全面掌握建成区内“断头路”现状,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先后实施了大连路东延、欣兴路南延、长白山路南延等46条城区“断头路”建设工程,目前已打通城区“断头路”40条,有力缓解了城区交通压力,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二是破解“难点”,筑牢城市发展“硬支撑”。拥有便捷发达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才能有效缩短城市之间的距离,实现区域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对此,我们立足枣庄组团型城市的特点,科学制定中心城区路网规划,系统实施薛高路网一体化、市中区城市路网西进、市中峄城路网融合等区域交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世纪大道、大连路、长江路等一批城市骨干路、片区路建设。近三年全市累计新改建道路桥梁项目120余个、城市道路110余公里,进一步打通了对外、对内的连接辐射通道,为道路沿线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疏通“堵点”,化解交通节点“梗阻段”。为了进一步提高市民出行效率,我们采用道路交通渠化、道路机非隔离带优化、交通信号设施移位等有效举措,稳步推进城区道路交叉口改造工程,近三年来累计改造城区道路交叉口50处,使交叉路口变得更安全、更有序、更顺畅,实现了城市发展“舒筋活络”。

二、坚持高标准建设,优化舒心出行环境

我们紧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秉持城市道路精品化、精致化的工作理念,以“畅安舒美优”为目标聚力改善出行环境,让道路既有靓丽“面子”、更有坚实“里子”。一是提升品质。针对老城区部分道路破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通行效率的问题,持续加大提升改造力度,近年来先后实施滕州市平行路、薛城区光明大道、市中区西昌路等20余条道路提升改造工程,通过“白改黑”、路面修复、路沿石更换、雨污水管网升级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二是完善功能。围绕提升市民出行舒适度,进一步优化道路设计,将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无障碍环境等创新城建理念充分融入城市道路建设过程,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绿色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全方面改善市民出行环境。截至目前,全市共结合道路工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60余公里、海绵城市面积111.59平方公里,道路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三是配齐硬件。严格落实城市道路新建工程交通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将交通信号灯、护栏、标识标线等设施与道路建设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竣工验收,实现一体投入使用。同时,着力提升道路绿化品质档次,结合道路周边环境,因地制宜打造道路两侧景观绿化、景观节点及街头小品,全方位提升城市道路美感,让行人出行感到更舒适、更宜人、有温度、有内涵。

三、坚持高效能治理,绘就畅行枣庄蓝图

我们聚焦解决市民出行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管停车、优通行、护道路”三措并举,全方位提升交通运行品质。一是加强城市停车管理。颁布实施《枣庄市停车管理条例》,让停车秩序规范、交通环境改善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编制《枣庄市主城区停车场专项规划》,优化停车资源供给和科学布局,积极构建以配建停车为主体、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格局,近三年全市累计新改建57个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12457个。持续加大停车管理力度,公开公示禁停区域、路段、时段,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坚决遏制违法停车现象。持续推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在夜间、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向社会公众开放,有效破解“停车难、乱停车”问题。二是推动智慧交通赋能。依托专业技术力量,根据不同时段交通流量变化规律,采用可靠化绿波、可视化绿波、安全绿波、拥堵协调控制等多项技术提速增效,搭建城市主干道绿波网。与年初相比,城区主干道道路通行效率提升18.1%,道路拥堵指数下降约13%,高峰期间行车速度由19km/h提高至25km/h。同时,针对学校、医院周边特殊时段车流,设置“定制化”配时方案,上下学、就医高峰自动延长绿灯时长,缓解集中通行压力。三是提升道路管养水平。坚持精细化城市管理理念,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市政设施管理养护工作的通知》,以“路平、灯明、水畅、景美”为目标,突出城市道路、城市桥梁、城市照明以及城市道路设施,建立健全养护监督管理机制,每年组织定期监督检测,对安全隐患整治进行督促落实、闭环管理。构建专业化道路维修养护体系,提高道路养护工作效率,确保道路平整,保障行车安全。

下步,市委、市政府将持续聚焦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路网、优化出行环境、缓解交通压力,努力打造“路畅、景美、舒心、便捷”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为推动枣庄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答记者问

中国网记者:

近年来,枣庄市大力实施城区断头路建设,请问住建部门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厚兴:断头路是阻碍城市发展的“痛点”,也是困扰市民出行的“堵点”。打通断头路,是城市发展所需,更是人民群众所盼。近年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通城区断头路的决策部署,统筹布局、靶向攻坚,近3年来累计实施46条断头路工程建设,逐步消除道路“梗阻”,疏通城市“经络”,真正实现“打通一条路、盘活一片区、方便一方人”。

一是以需求为导向,统筹发展民生。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谋划、有序推进,梳理城区断头路现状,建立断头路项目库,综合考虑未来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及周边产业布局,充分结合城区交通现状及群众诉求,按照“以人为本、轻重缓急”原则,制定每年度断头路打通计划,并纳入市、区两级惠民实事重点推进,逐步实现“哪里发展有需要就通哪、哪里群众有诉求就干哪”。

二是以畅行为目标,系统高效推进。城区断头路大多涉及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管线迁改等,一直以来是城市建设的“老大难”问题。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主动靠上服务,紧跟项目进程,协助区(市)解决问题。各区(市)住建部门积极协调街道、管线单位等多部门联动,全过程全要素保障项目建设环境。同时,强化断头路建设资金保障,通过财政拨款、国企代建、社会资本参与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三是以项目为抓手,持续完善路网。坚持因地制宜,实行一路一策,充分考虑断头路实际情况,依托城市重点开发片区建设,对具备条件的断头路,下大力气全线打通;对短期内无法全线贯通的断头路,采取分段实施、逐段攻坚、有序串联方式,推动城区道路成环成网。近3年来,全市共打通断头路40条,新增道路长度39.6公里,带动10余个片区完善路网体系,畅通交通“微循环”,激活城市“大发展”。

下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牢牢把握道路建设服务城市、服务民生的目标要求,全面梳理全市城区断头路现状,科学谋划确定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全力高效推进项目落实落地,持续推动城区“内循环”更加顺畅、“外联通”更加便捷。

大众网记者:

长白山路南延工程和聂庄立交工程是今年市民比较关注的重点城市路网畅通工程,请问住建部门做了哪些工作?项目目前进展如何?

杜克允:长白山路南延和聂庄互通立交是本年度市委、市政府决策实施的重点城市路网畅通工程,备受广大市民关注。今年以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坚持经营城市理念,科学谋划项目。市委、市政府坚持长远谋划、系统布局,以道路建设联通区域融合发展,以路网畅通助推城市有机更新。长白山路是新城东部南北向交通主动脉,工程建设南延至郯薛路,对于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支撑带动沿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聂庄立交工程是世纪大道与省道S322和济枣高铁枣庄南站的重要联通工程,通车后可实现过境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的合理分流,有效缓解省道穿城路段交通压力,真正发挥路网建设整体效益,提升路网快速通达水平。

二是坚持严控质量安全,打造标杆工程。牢固树立精品工程理念,因地制宜优化道路设计,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组织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关,采取事前预控、过程监控、事后验控,创新理念完善道路服务功能,确保工程质效达到预期目标。加强施工安全文明管理,规范设置围挡、警示标志,严格执行扬尘治理“八个100%”标准,合理制定施工方案计划,尽可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打造优质、安全、文明工程。

三是坚持加力提速建设,争取早日通车。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会同各有关部门,积极主动靠前服务,精准对接项目需求,强化要素服务保障,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保障项目施工环境。抢抓施工黄金期,科学组织施工,将建设计划分解到季、落实到月、量化到天,跑出项目“加速度”。目前,长白山路南延工程已完成桥梁、各类地下管线及路基水稳层施工,正在进行沥青覆铺及绿化路灯等施工,预计9月30日前主车道具备通行条件。聂庄立交工程已完成西安路及A、B、C、D匝道桥梁、路基施工,预计9月30日前西安路和B、C、D匝道具备通车条件,A匝道预计11月底完成。

下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严格按照节点目标,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推动项目早建成、早见效,更好服务城市发展需要,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大众日报记者:

请问城市管理部门在推动城市路网畅通工程工作中承担着哪些工作任务?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吕济禹:城市道路是城市的框架,也是展示城市对外形象的直观门面。打造便捷、通畅、安全的城市道路网络,是改变城市面貌、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也是我们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使命。近年来,市城管局按照《关于加快推进枣庄市城市更新工作的实施意见》安排部署,大力实施“四提升、三美丽”工程,以实施城市道路畅通、优化居民出行环境为目标,不断完善增强市区道路系统功能、服务功能和路网品质。截至目前,已累计改造完成城市道路交叉口50处,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城市道路更新改造任务。

一是科学合理规划,精心精致实施。市城管局提高政治站位,狠抓工作落实。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的通知》,建立季度统计调度报送、督导检查工作机制。指导区(市)实施实地观察和记录、讨论和模拟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通过道路交通渠化、绿化景观改造、道路机非隔离带优化、交通信号设施移位等改造措施,结合道路设施现状,改造城区节点,优化城区道路交通。通过改造,既提升交通通行能力,保障群众通畅安全出行,又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

二是提升改造质效,精细管理养护。市城管局聚焦市政设施的功能性、安全度和完好率,从小处着眼、从细处入手、从实处发力,持续推进市政设施维护提升行动,为市民群众提供功能完善、干净、整洁、优美、有序的城市环境。加强定岗定人定线路,明确巡查人员职责,做到“底数清、状况明,按时巡、及时修”。截至目前,共完成新增修补破损路面45020.02平方米,人行道7625.71平方米,路沿石4582.6米,护栏5584.77米,施划道路标识标线28079米。修剪乔木5.13万株、绿篱171.8万平方米,清理枯枝落叶1250余车。

三是完善长效机制,加强长效管理。市城管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不断推动城市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按照“全面覆盖,突出重点”的原则,以“路平、灯明、水畅、景美”为目标,完善常态化养护机制,提升市政设施管理水平。落实专业化维修养护体系,组织专业维修队伍进行维修养护。同时积极引入各种先进、高效的道路养护管理技术和施工工艺,全面提升养护管理质效。关注1234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两枣平台”等反馈问题,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同时通过不断完善内部考评机制,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齐鲁晚报记者:

请问公安部门在城市货车通行方面采取了哪些便利化措施?

张恩:为进一步优化货车在城市道路的通行环境,更好保障物流畅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公安部《关于进一步便利货车在城市道路通行的通知》要求,2023年6月30日,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发布通告:对车长不超过6米、总质量不超过8吨的中型厢式货车,赋予与轻型货车同等通行权,进入枣庄市区禁行区域及路段不再需要办理枣庄市城市货车通行证。2024年2月1日,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发布通告,继续对枣庄市区大型货车禁行区域及路段通行规定进行调整:整车长度不超过6米、宽度不超过2.2米、高度不超过2.8米的中型厢式货车享有轻型货车同等通行便利;对车辆外廓尺寸符合上述条件的新能源中型厢式货车原则上不限行,进入枣庄市区禁行区域及路段不再需要办理枣庄市城市货车通行证,但需注意,部分桥梁、高架道路因承载能力限制仍需遵守相关禁行规定。其他货运车辆进入市区禁行区域,继续执行城区道路限行、禁行相关规定。

为更好助力物流保通保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进一步优化城市道路交通资源配置,科学制定通行管理政策。合理设定货车禁限行时段、路段、限行区域,充分利用夜间等时段为配送货车预留时间窗口、开放通行权,引导货车在允许通行的时段完成配送工作,最大限度满足基本配送需求,确需在禁行时段进入城区的重型货车可通过现场、线上办理通行证的方式进入城区。

来源:枣庄发布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