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枣庄市:“四强化四提升”推进政务公开

作者: 来自:建筑杂志社 时间:2022-11-15 10:53:29

为增强政务公开实效,加强社会关切回应,不断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枣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严格按照政务公开工作要求,结合工作职责,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扎实有序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打造“阳光住建”品牌,连续3年在枣庄市政务公开考核中排名第一。

强化组织领导 提升政务公开保障力

一是成立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局属单位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切实形成政务公开推进合力。

二是每年均印发政务公开年度工作要点,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科室(单位)和办理时限,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全面提升政务公开执行力。

三是及时更新信息公开指南,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四是积极组织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业务培训,强化政务公开意识,加强实务指导,做好人员梯队建设,促进政务公开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强化主动公开 提升政务公开公信力

以主动公开稳预期,强监督,促落实,优服务。细化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范围,及时、全面、主动公开,增强主动性、权威性和实效性;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易获取、能监督、好参与,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以枣庄市人民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山东政务服务网、信用网站、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站为主要载体,及时公开机构职能、政策文件、人事信息、规划计划、权责清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议提案办理等主动公开信息,加大财政预决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力度。2021年以来共在枣庄市人民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网站主动公开信息1000余条。

强化便民意识 提升政务公开服务力

一是加强政策解读。建立政策解读工作机制。明确谁起草、谁解读、谁负责,对需要解读的政策文件,在起草的同时拟定解读材料,做到发布与解读同步,须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丰富解读形式,采取新闻发布会、文字解读、动漫解读、图解等形式解读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公布政策咨询电话,做好政策咨询解答工作。去年初以来,围绕“十三五”时期及建市60年全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情况、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老旧小区改造等共举办新闻发布会6次,通过多种形式对两个规范性文件、14个政策性文件进行解读。深化解读内容,重点解读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条款和政策事项,突出核心概念、新旧政策差异、影响范围、管理执行标准及注意事项、惠企利民举措及享受条件等实质性内容。密切关注政策执行效果,加强政务舆情风险研判,提高政务舆情监测能力,回应群众和市场主体关切。

二是规范依申请公开办理。进一步完善依申请公开工作相关制度,细化、优化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事流程,规范接收、办理、答复、寄送、存档等工作环节。增强时效意识,收到信息公开申请后,第一时间进行登记,确保在20个工作日内进行答复。对办结的依申请公开案件,及时整理归档,做到一案一档。明确专人负责信息公开工作,确保依申请公开工作有序开展。持续强化服务理念,加强与申请人的沟通交流,准确了解申请人诉求,提高答复的规范性、及时性和针对性。去年初以来共办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件74 件,均在规定时限内答复,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的问题被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


强化工作措施 提升政务公开创新力

一是及时总结政务公开典型经验做法,在《大众日报》刊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部并联办集成办》一文,在“政务公开看山东”专栏刊发经验文章《枣庄市以“三公开”为抓手实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规范化监管》。积极开展政府开放活动,架起政民互动“连心桥”。

二是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举办“政府开放日”活动,把政民互动作为基本形式,把公开透明作为基本原则,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搭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凝聚力和执行力。去年初以来,围绕建筑业、物业服务管理、燃气、老旧小区改造、城建档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开展政府开放活动 8 次;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工作者、小区居民、新闻记者等各界人士代表“零距离”观摩、“面对面”座谈,围绕主题提出问题、沟通讨论、拓展思路、建言献策,切实将“问题清单”变成“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办实事、求实效、惠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由群众评判,让群众在“小活动”中感受“大温暖”,在“小细节”中看到“大变化”,在“小协商”中解决“大难题”,全力推进阳光、透明、开放、服务型政府建设。(原文见《城乡建设》2022年21期第58~59页)


相关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