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贯彻和落实《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枣庄策略

作者:jienengban 来自:转载枣庄日报 时间:2013-02-25 00:00:00

  贯彻和落实《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枣庄策略

                                  --转载枣庄日报

 

枣庄市建筑节能与抗震管理办公室      尹健国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3】1号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该《方案》明确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重点任务是:切实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开展城镇供热系统改造,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加快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研发推广,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建筑工业化,严格建筑拆除管理程序,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利用。既有目标定性分析与柔性规划,又有定量指标与刚性要求,那么在“十二五”后三年,加快我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基本策略应该是怎样呢?  

策略一:依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强制推广绿色建筑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30%新建建筑应为绿色建筑。今年我市积极申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此次申报可能是国家财政部、住建部组织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最后“一班车”。对凡申报绿色生态小区的项目优先列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项目和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对纳入的项目除享受《关于推进绿色生态小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枣政发【2013】2号)中规定奖励外,同时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项目补贴。国家对获得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要求,80%以上正在启用的项目应该是绿色建筑,达不到绿色建筑内部体系要求的,终止其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优惠奖励。绿色建筑就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之一,没有一个城市可以避开绿色建筑说自己是生态城市。

策略二:完善政策法规和技术体系

十八大工作报告中提出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绿色建材就是生态产品,是在原材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和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建筑材料。其核心内涵是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废弃材料便于再生循环利用。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按照《方案》要求,2015年前出台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的强制性推广政策及技术标准,稳步推进太阳能光伏在建筑上的应用。市政府应加快出台《太阳能光热(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应用》、《枣庄市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应用》等相关政策文件,有关部门做好技术导则、标准体系、操作规程的编制。大力推广绿色混凝土(SWC)、高效自保温墙体材料、再生混凝土、再生砌块(MU15)等绿色建材的大量使用。绿色建材是绿色建筑完美组合的必要元件,绿色建材所占比列高低决定着绿色建筑的“成色”和档次水准,是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必由之路,应引起社会、政府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同时加快环境友好型绿色建材的研究发展和推广使用,这是绿色建材普及的前提。

策略三:扩大绿色建筑“以奖代补”的杠杆效应

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诸多,绿色建筑初期投资较大,长期经济效益短期来看不太明显;大众对绿色建筑消费需求不高;政府导向力度不够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绿色建筑的发展速度。 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奖补机制”是解开桎梏的最有效途径,经济奖励是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的真正动力。按照市政府《关于推进绿色生态小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中的规定,只是对二星级绿色建筑奖励30元/㎡(建筑面积,下同);三星级绿色建筑奖励+50元/㎡。国家在2012年的奖励标准中明文规定,二星级45元/㎡、三星级80元/㎡。奖励标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两级奖补制度都没有对一星级绿色建筑进行奖励,虽然一星级成本低、硬性要求指标相对较少,但对于绿色建筑刚刚启动时应考虑给予一星级适当奖励,在绝大部分地区或很多具体项目还不可能达到二、三星级标准要求时,一星级仍有存在的空间。在一些地方税费中给予一定小数目的减免就可调动积极性,扩大绿色建筑的增量。

   策略四:注重规划管制作用

城市是一个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复杂系统,要端正城市规划指导,科学界定用地规模、环境容量、城市产业结构等,强化城市系统整体功能,丰富城市内涵。“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人追求的是什么”这是芬兰著名城市规划和建筑专家伊利尔的名言。无论是土地规划使用,还是建筑规划许可,都把各项规划指标定量标注,按绿色建筑有关要求严控。特别是在土地使用权取得前置条件中,增加非绿色建筑不得获得土地、或者是规定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列不得低于35%的强制要求。

策略五:研究推广农村绿色建筑

  我市现有65个小城镇,20余个城镇已拥有“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山东文明乡镇”,“我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1000强”、“山东省百新工程试点镇”等称号,获得称号的小城镇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拥有一定资源和文化底蕴、具备绿色建筑推广试点条件。对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30%以上的小城镇可命名为绿色小城镇或者生态小城镇,并给予一定比列的经济补助。同时,注重乡土绿色建筑的创新与延续,各镇都有着不同的区域文化、传统文化,把这些优良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智慧传承下去,把先人应对自然变化,以最省力、最节约能源方式创造的上乘节能建筑,本着尊重、改善、维护、延续、利用的原则发展壮大。

目前,我市取得《山东省新型墙材建筑节能技术产品认定证书》的企业达80家,总生产能力折合标准砖约40亿块,基本能满足我市建筑市场需求。新型材料的生产及应用比例始终保持在100%,城市规划区全面实行“禁实”,工作重心已由规划区逐步向小城镇、建制镇、农村地区拓展,但缺乏地方性政策文件的强制规范,也无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城镇及农村建筑市场点多面广,无论是施工技术、安全保障、质量监督、建材质量等方面都较薄弱,应加强规范管理。因此建议尽快在全市建设工程推行全面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

策略六:重点培育扶持本土绿色建材企业

新型墙体材料又被称为“绿色建材”,它是大量使用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无污染、无放射、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利用城市垃圾生产新型墙材能对城市垃圾做到物尽其用,节约能源,不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对于利用城市垃圾生产新型墙材的企业进行政府补贴,享受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免征产品增值税,享受非粘土类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返退政策(可按最高比例),从科技项目立项、产学研合作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诸如其它类型的绿色建材企业,政府也应重点扶持、高度重视、大力推动,为他们的落地和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策略七:强化目标责任,注重宣传普及

建设任务结合枣庄市“绿色建筑,生态小区”的科学分解到区(市)人民政府,将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市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行责任制和问责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人员给予嘉奖。一个新产品要想被消费者所接受,必须消除导入期的障碍。绿色建筑相对于传统建筑来说,是个新产品。宣传工作定位准确,能给贯彻《方案》营造良好氛围,各新闻媒体有义务  创新宣传形式(公益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绿色建筑的重大意义、先进案例、经验做法。有关部门有责任配合电台、电视台、其他媒体开展固定栏目,在一定时间内形成常规动作,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增强认可度,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引导公众合理生活消费方式。

相关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