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全市建设系统迅速掀起向援川干部林志强同志学习热潮

作者:人事科 来自: 时间:2009-10-14 00:00:00

    9月16日,绵阳日报头版刊发了标题为《赤子心,北川情》的长篇通讯,报道了我市援川干部林志强的感人事迹。近日,绵阳电视台、北川电视台和四川新闻网等网站都先后进行了宣传报道。
    9月23日,市委书记刘玉祥同志对我市援建小坝乡工作指挥部《援建工作简报》(第38期)编发的《我市援川干部林志强先进事迹在绵阳日报头版刊发报道》材料作出批示,认为林志强同志的先进事迹显示了很高的思想境界和献身精神,为枣庄市争了光,并要求在市建委系统对其表扬奖励。市建委党委根据市委主要领导批示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建设迅速掀起向林志强同志学习的决定。
    林志强同志现任八届市政协委员、市供水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市排水管理处副主任,市对口援建小坝乡指挥部项目管理组组长。具体负责我市援建小坝乡所有项目的现场管理工作,至今仍奋战在小坝乡援建工作的第一线。
    去年8月我市组建援川工作机构,要求选调年富力强、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优秀青年干部。林志强同志作为合适人选被市建委选为拟定人选。考虑到援建工作的特殊性,在最后确定人员之前,还必须征求其家属同意,家庭有特殊困难的不能参加。当时,林志强的妻子已经患上了罕见的神经系统多发性硬化症,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难,女儿上小学也需要照顾,林志强承担了一切家务。当林志强把情况告诉家人后,妻子和全家人坚决支持林志强参加援建。林志强隐瞒了家庭的困难,正式向组织提出了申请,成为了一名援川干部,并被任命为指挥部项目管理组组长。
    在援建工作中,作为项目管理组组长的林志强承担着最为繁重的项目现场管理工作,林志强始终保持高度负责的精神、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援建工作之中。援建之初,林志强每天早出晚归,翻山越岭,辗转每一个村社,深入一线调查灾情,摸排项目,实地测绘,选址规划,晚上回到板房核对数据,制定方案,每天工作都在15小时以上。凭借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林志强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务实的可行性方案,得到了小坝乡和援川办的认可和肯定。为了保证援建项目如期完工,林志强每天的工作都是高强度的,他抓质量精益求精,抓进度环环紧扣,抓安全一丝不苟,每天都要到工地仔细检查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步行往返各个工地一二十公里。为了能在工地上多呆一会儿,他把早饭时间提前到6点半,晚饭时间推迟到8点半。在工地劳累后,回到宿舍,林志强还要忙碌。在家照顾妻子已练就厨艺和针线活的林志强,每天都要亲自下厨做几个家乡菜,每当夜晚,劳累了一天的同伴们都入睡的时候,他悄悄地起来给同伴们缝补在山上行走挂破的衣服。
    今年8月,市援川办、指挥部和市建委知道林志强妻子身患重病的情况后,看望慰问了林志强的妻子,要求林志强立即回枣庄,另选他人接替他的工作。林志强同志考虑到项目建设已经到收尾的关键时期,再过一个多月就要进行竣工验收,这时换人会影响工作,再次向组织提出要坚持到任务完成。
    林志强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地震灾区引起了较大反响。小坝乡党委政府成立林志强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宣传领导小组,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北川县委宣传部把宣传林志强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宣传山东援建工作的一个亮点和重点。绵阳市主要新闻单位都派记者到小坝乡进行采访,并在重要版面进行了宣传报道。市建委已制定印发《关于在全市建设系统开展向林志强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并制定《林志强同志先进事迹宣传方案》,采取多种方式、多种媒体、多种途径,多角度广泛宣传林志强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市建设系统迅速掀起向林志强同志学习的热潮。

 

赤子心,北川情
绵阳日报
熊英 本报记者 同拥军
 
  2009年6月16日,回家休假的枣庄市援建北川小坝乡干部林志强刚刚起身准备返回四川,11岁的女儿突然从自己房间里跑出来抱住他,目不转睛地望着他的脸:“爸爸,我要多看你几眼,我怕下次回来认不到你了。”这名山东汉子当即掉下了眼泪。父女俩相拥片刻后,林志强推开女儿,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作为丈夫,在妻子瘫痪在床的时候,他选择来到北川;作为父亲,在女儿需要呵护的时候,他选择来到北川;作为儿子,在老父亲和岳母需要照顾的时候,他选择来到北川……

  因为,这是大爱的召唤,是一种向善、向美,是一名山东汉子的情义。

  妻女的义举让山东汉子

  做出“不义”之举

  “地震后,我很想去当志愿者,因为妻子瘫痪在床,女儿年幼我无法去。但是,女儿和妻子的义举还是让我做出了抛妻别女的‘不义’之举。”9月9日,面对记者,林志强说出这样的话语。

  林志强原是枣庄市供水公司的副总经理,妻子皮慧是枣庄市疾控中心的一名医务工作者。2006年,林志强的母亲因为肺癌刚刚去世,妻子皮慧又在这个时候出现头晕等症状,后来发展到每隔一段时间要在床上躺上10天左右才能下地。2007年经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多次会诊,其患的是世界罕见的神经系统多发性硬化症。这种病没有有效治疗方法,随着病情加重,病人将逐渐瘫痪,进而成为植物人。皮慧只好办理病退手续回家休养。

  从这以后,林志强承担了一切家务,为了不让妻子出现意外,他每天晚上睡觉连衣服也不敢脱。到了2008年,皮慧每天最多能下床走10分钟就不能再动。而就在这个时候,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看着电视上揪心的画面,林志强很想到四川当志愿者,但是女儿才10岁,妻子皮慧连饭也喂不到自己嘴里,他不能走。

  2008年7月的一天,林志强从学校接女儿林如茵回家,走过一家电影院,女儿突然提出要看电影。

  林志强花了60元钱买了票,看了不到10分钟,女儿却闹着要回家。走出电影院,他发现电影院的海报上印着“当天的票款收入全部捐献给灾区”的内容。这时,他才知道女儿看电影是假,捐款是真。

  女儿的举动让林志强十分感动。当时,四川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展开,单位已在着手准备派人与枣庄市其他单位组成援建队到北川,林志强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很快,援建任务下来,枣庄市负责援建北川小坝乡,林志强被选入援建工作组。

  接到任务通知,林志强试着向妻子皮慧征求意见,妻子对她说:“别人想去还没有机会,你为什么不去?我这病你担心也不起作用,要是病情加重,我就找人把我送进医院,请一个护工就行了。”

  就这样,林志强将自己的老父亲接到家里接送女儿,将年过八旬的岳母接到家里照顾妻子。2008年10月11日,他随枣庄市援建队伍来到北川。

  满目疮痍的北川“新家”

  让山东汉子“忘记”老家

  进入北川老县城,翻越擂禹路,林志强的心像针扎一样。

  在援建工作中,林志强负责小坝乡自来水厂的选址规划和施工组织,以及整个枣庄援建小坝乡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理。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这是小坝乡的真实写照,地震后,这里的山路更是崎岖。接到任务后,林志强没有吭声,他砍了一根一米多长的树桠,拴上绳子,每天上班,他就将这根棒挂在肩上,遇到路难走的时候,就取下来当拐杖。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拄着拐杖成了小坝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当时,为了给自来水厂选址,林志强每天从板房出发,要拄着“拐杖”爬几次地震后已经没有路的大山。当自来水厂选址成功后,大家发现他的“拐杖”握手的地方已经磨得发亮。水厂开工后,很多设备要抬上山,老林就跟工人们一起抬,几次差点从山上摔下去。坝底村一名农民给林志强做过计算,从自来水厂选址到今年6月1日竣工,林志强每天大约要来回行走10公里山路,8个月时间他相当于从北川到老家枣庄走了个来回。

  而大家并不知道,林志强还在“拐杖”上刻下了尺度,每到一个工地,他的“拐杖”就会说话。小坝乡初中校长黄险峰告诉记者,几次林志强拄着“拐杖”到学校建设工地,施工单位还取笑他年纪轻轻拄拐杖。可走了一圈,林志强却笑嘻嘻地给施工单位挑出五六个问题,施工单位这才知道老林的“拐杖”有问题。而老林每天要拄着“拐杖”到10多个在建工地走两圈以上,每个工地花费时间都要半个小时,他每天在工地的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

  在工地劳累后,回到宿舍,林志强还要忙碌。援建工作组的同志是清一色的男性,他们在家很少洗衣服、做饭,更吃不惯四川的辛辣食品。在家照顾妻子已练就了一身厨艺和针线活的林志强,不仅每天都要亲自下厨给大家做几个家乡菜;每当夜晚,劳累了一天的同伴们都入睡时,他又悄悄地起来给同伴们缝补在山上行走挂破的衣服。同事们因此开玩笑地叫他“林妈妈”。

  记者在援建工作组的寝室看见,他们的桌子上放着一副弹弓和一根用废不锈钢管做的笛子。大家说这些都是老林做的。晚上,当大家寂寞的时候他就吹笛子,当板房外有狗叫影响大家睡觉的时候,他就会推开窗子,拿起弹弓将狗撵走。而在板房外,用废旧钢筋和砖头做的哑铃,就是老林为同事们做的锻炼器材。

  在北川的几个月时间里,林志强没有给妻子打电话,因为妻子的手已经握不住电话了,耳朵已经听不清他的话语,他说打了电话就多一份牵挂,就不能安心工作;他没有给女儿打电话,因为女儿的班主任老师说,打电话会勾起孩子无尽的牵挂,这样要影响学习。

  就这样,在同事和小坝乡老百姓眼里,林志强有了北川这个“新家”,已经忘记了枣庄的老家。

  按照指挥部的统一要求,援建人员每隔2个月要轮休一次,回家看望亲人。到2009年6月,林志强春节后已经4个月没有休假了。领导说:“你不回家,其他同志怎么好意思说回家,老林,你为其他同志想想。”

  林志强回家了,妻子已经摁不准一个手机号码,妻子对他的出现没有一点点的反应。他知道,妻子的病已经在往最坏的方向发展了。他哽咽着对父亲和岳母说,这辈子亏欠了妻子,亏欠了老人,亏欠了女儿。

  返回四川的火车是6月16日凌晨1∶00,15日晚上,女儿林如茵到了10点才在林志强的再三催促下入睡。大约0∶00左右,单位接林志强的车在楼下按响了喇叭,女儿突然从屋子里冲了出来,抱住林志强,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的脸。林志强问女儿:“你要干什么?”女儿说:“爸爸,我要多看你几眼,我怕下次回来认不出你。”看着这一切,在一旁的林志强的父亲把头扭向一边,林志强也忍不住流下眼泪,这是他第一次在女儿面前流泪。

  回到北川,林志强又拄着“拐杖”,天天奔波于各个工地。

  8月17日,枣庄市援建小坝乡工作组杨晓黎主任来到小坝乡,无意中看到林志强电脑上他女儿的照片,关切地问林志强女儿怎么样?妻子在干什么工作?林志强随意答道:“女儿读5年级,成绩优异,妻子皮慧已经瘫痪了。”

  “妻子瘫痪”,这句话让杨晓黎主任震惊了,在他的再三追问下,林志强才将家里的情况说出来,援建组的同事们才知道,他们身边这位“林妈妈”有多么的苦。回到枣庄,杨晓黎赶到林志强的工作单位,单位同事才知道林志强从妻子生病到瘫痪的事,都被他刻意隐瞒了。

  灾区百姓为山东好人唱响《感恩的心》

  林志强保守了两年的秘密被揭穿后,他不论在北川,还是在枣庄的同事都对他给予了莫大的关爱。8月中旬,皮慧病情加重,住进了医院,枣庄市建委的领导专门到医院慰问。谈起这些,林志强在记者面前说了无数个“后悔”。他说:“领导派我到北川援建,是相信我,信任我,而自己却让组织来关心自己,为自己的家庭操心。”说着说着,老林的眼睛红了。

  其实,老林你何必自责?你的义举已经让北川人民感激不尽,北川的老百姓懂得感恩,知道感恩。尽管现在小坝乡的老百姓还不知道林志强的妻子已经瘫痪,但是他们都说平日拄着“拐杖”的山东汉子是个好人。

  在援建组住的板房外,当听说记者为采访林志强而来,一位名叫吴界的卖服装的男子从里屋拿出一个本子,给记者看他写给老林的诗《羌汉的感触》:天灾无情人有情/党政关怀灾区人/重建处处枣庄人/羌山明天更美好/谢谢全体援建人。

  虽然这首诗平仄并不规范,但却表露出了羌族老百姓的真实心声。

  如今,在小坝乡,到处都能听到老百姓感恩枣庄、感恩老林的故事:

  小坝乡党委书记石卫国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前夕,为了丰富援建人员的生活,小坝乡党委政府给援建组买来一套卫星电视接收器,刚刚把设备送达驻地,镇上一位叫王兴成的个体老板也送来一套,并与镇政府的人员发生争执:“你们政府难道买的要好些吗?把你们那个拿走。”

  4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天上下着雨,林志强正在整理资料,突然有人敲窗子,老林打开窗户,一位40多岁的男子将一块老腊肉塞了进来,当林志强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时,男子已经消失在雨中。

  8月1日,几位农民背着土豆、豆角等新鲜蔬菜送到老林面前,对老林说:“今天是建军节,我们没有什么,就送点自己种的蔬菜,祝你节日快乐。”老林告诉老百姓,自己不是解放军,纯朴的老乡们则说:“你不要蒙我们了,你穿着军装(迷彩服)还说自己不是解放军。”

  今年刚刚上初一的吴明学、赖虎是表兄弟,他们听说林志强喜欢兰花,于是爬上大山专门为老林采挖兰花……

  北川依然美丽,山东好人用汗水在满目疮痍的羌山上浇灌出葱郁;

  北川依然美丽,山东好人用汗水在废墟上浇筑起羌族人家的新希望。

  在地震后的第二个秋季,小坝乡到处瓜果飘香,这里每一个老百姓的脸上都绽放着感恩的笑容,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拄着“拐杖”的山东好人——林志强。
 
  转自《绵阳日报》

相关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