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一线报道:共建家园演奏和谐曲
作者:
来自:
时间:2008-07-16 00:00:00
“大义彰显厚爱羌山铭记深情,外白小学向山东枣庄援建突击队员致敬”、“衷心感谢枣庄人民支援,永远铭记枣庄人民的恩德”。灾区群众自发悬挂的大红标语在援建施工现场随处可见。连日来,我市援建突击队员天不亮就开工,天不黑不收工,或顶烈日汗流浃背或冒细雨水湿透衣服也不停工,用实际行动向灾区人民奉献一片爱心,令小坝乡街头巷尾都涌动着一份感动,奏响了共建家园的和谐曲……
第一堂课就是教育学生感恩你们枣庄人
7月13日,我市援建的小坝乡中心小学17间教室,33间教师学生宿舍建成。该校位于小坝乡政府驻地,生源覆盖全乡,共有在校师生819人,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学。“5.12”地震发生后,造成学校倒塌房屋126间,形成危房19间,唯一完整的三层教学楼按四川省教育厅通知已停止使用,学生放假回家。我市援建突击队7月7日进驻该校施工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下雨期间也冒雨施工,高负荷的劳动令在校的老师十分感动,学校牟廷成校长拉住在现场指挥施工的我市援川建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枣庄市建委副主任姜山的手,激动地说:“你们枣庄人太辛苦了,全体师生十分感谢你们,我们学校本来计划通知学生们到学校集合,看看你们辛苦劳动的场面,后来因大部分学生住在大山里,来回路上常发生山体滑坡不能来,8月20号开学后,我们学校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教育学生门永远感恩你们山东枣庄人。”在这次地震中,牟校长的亲属有7人遇难,他自己也一直深深感恩着所有帮助他们的人,说到这,牟校长已泪流满面。
“娃们上学不用担心了……”
7月5日8:40分,在我市援建突击队外白小学宿营地,一位50多岁的羌族妇女带着5、6个8、9岁的小孩,每人背着一个竹篓,篓内放着白菜、豆腐、豆角等各种蔬菜给队员们送菜,伙房的同志不收,来人很生气,从她似清不清地语言意思听她说:原来,她住在山坡上的回龙村,孙子就在外白小学上学。地震发生后的惨象一直令她心有余悸,特别对孩子们上学的学校十分担心。我市援建队伍在此施工后,她每天只要得空就跑来看看学校建设。看到队员们冒着高温酷暑挥汗如雨的劳动场面,新建的教室那么坚固、宽敞、美观、实用,感激之情无于表达,就让孩子们背些自己种的菜,送过来给援建队员吃。她指着钢结构活动板房说:“以后孙娃儿又有地方上学了,孩子们在这么结实的房子里上学不用担心了。”
硬扯着队员到家中喝杯水
目前,我市援建队伍在小坝乡6个援建点已有5个开工,4个分散在乡政府驻地群众居住区,队员们分成7个施工组全面展开作业。担任技术员的滕州市集团公司刁琦同志每天步行来回穿梭各个施工地之间测量、定位、放线,检查解决每个施工组碰到的技术难题。一天中午,气温高达38℃,他走到粮站建设点身上的衣服已被汗水湿透,正寻思着到哪个地方买瓶水喝。在粮站对面一位姓王的老人叫住刁琦,让他进屋里喝杯水,刁琦以指挥部有纪律再三推辞,老人很执拗,硬拉着他去家中喝杯水不可。他说:“你们枣庄人来给我们重建家园,喝口我们的水有什么,我天天给娃子们讲,我们一家老小都会记住你们。”老人脸上恳切的表情和感激的心情是那样的真诚,让人心里暖暖的。
拾物送还不留名的老乡
7月12日一早,我市援建突击队运输车从外白小学装满一车电器等材料运回小坝乡驻地,刚下过雨的山路更加泥泞不平,路上经常看到山崖上新落在路面上的石块。车在颠簸中走了一大半路程,开车的张师傅从倒车镜中发现一根捆绳的木棍歪了,急忙停车查看。车未停稳,一位骑摩托车的中年男子赶来,说在路上捡到一捆线槽条,象是我们车上掉下来的。说完他又掉头驮一位队员去拿后又折回来,来回跑了十几里山路。队员们为感谢给他钱他不收,他只说是小坝乡大包村的,姓刘,还一个劲说:“谢谢你们从山东来给我们建房子,这都是给我们建房用的料,要不是你们这些山东枣庄人来帮助我们灾区,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队员们只记下了他的摩托车牌川B—98582。(姜宏博 刘书伟)
相关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