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规划新理念(一)
开栏语:
今年,我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面铺开,全年计划改造棚户区项目60个,拆迁312万平方米,总户数39471户。截至11月中旬,全市已实施拆迁42个棚改片区,完成拆迁面积374.7万平方米、27648户,占省政府下达任务的80%;已开工建设房屋24933套、314.8万平方米,其中安置房12004套、141.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63.3亿元。那么,我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是怎样进行规划的?规划中引入了哪些新概念、新理念?具有典型代表的小区又有哪些?改造后的项目将以怎样的面貌呈现在市民面前?带着这些问题,本报采访了市棚改办、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分期向读者进行介绍。本期重点城市综合体棚改设计理念(案例)。
据市棚改办负责人介绍,为打好棚户区改造这场攻坚战,实现完善城市功能、调整业态布局、梳理城市肌理、合理分配人口的改造目标,我市进一步深化棚改规划理念,切实做到棚改规划“站得高、做得深、推得广”,确保城区实现“脱抬换骨”的变化。将棚户区改造与城市转型、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紧密结合,坚持从科学规划入手,打破旧的城市格局,重新梳理城市肌理、调整空间布局、完善配套设施,积极探索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成功新路,全力打造棚改工作“枣庄模式”。在编制棚户区改造规划时,引入城市综合体、邻里社区、生态环保绿色小区等新理念,把棚改规划上升到城市转型的高度,上升到构建鲁南“门户城市”的高度,上升到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的高度。
其中,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城市综合体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称为“城中之城”。一般来说,酒店功能或者写字楼跟购物中心功能是最基本的组合。城市综合体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均在所在城市矗立了地标式建筑。目前,已计划在西外环与光明路交界处建设一处现代商务中心的城市综合体;三角花园片区与薛城火车站片区设计为现代商业中心。
【案例分析1】——三角花园片区。结合《枣庄中心城发展战略报告》及《枣庄中心城更新规划》中提出的双核拥山总体构架,同时鉴于西城区重点打造政治、文化、科创中心,市中区将重点打造全市的商业中心,三角花园作为枣庄曾经的标志性地段,未来将发展成为枣庄市中心城市级商业金融中心。根据城市定位,《三角花园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将重点研究5个开放空间节点,即人民公园,三角花园核心区,中天步行街、文化街,矿山遗址公园,河滨绿地,强化商务、商业、公用、居住等4项功能,鼓励设置特色百货店(现有百货店改造,体现中、高档化,强调差别化经营)、专业店、专卖店、餐饮网点、文化娱乐设施,设置业态强调传统性、精品化,中、高档化;适度设置中型购物中心、超市、便利店、自动售货机、大型专业店;限制设置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各类市场。目前,三角花园片区的规划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完善,不久的将来,三角花园片区将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市级商业金融中心。
【案例分析2】——薛城火车站片区。该片区城市设计以振兴商业老街区,塑造城市新地标为目的,注重功能业态、交通组织和形象展示。其规划核心理念为,在同一个平面内便捷地解决交通换乘问题,使步行区与商业区的直接联系,很好的引导人流进入周边的商业区,重点解决站前人群疏散与停留的关系。过往交通经南北向分解后,东西向道路可考虑为景观林荫大道,与远处的临山为对景,充分营造一个有序的交通秩序、一个有趣的空间环境。近期将建设改造中心商业区(永福中路以西、永兴路以南、临山路以东的范围内)、站前广场,并充分利用长途汽车站。中期将完善站前空间,借中心商业开敞空间提升周边土地价值。目前,该片区城市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进行修改完善。(孙阳)
相关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