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棚改模式”基本形成
作者:liangchao
来自:
时间:2011-03-03 00:00:00
2010年,我市把棚户区改造与加快城市转型、打造鲁南门户城市、建设低碳城市、建设保障性住房体系及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全力打造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成功范例,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探索了棚改理念、拆迁补偿、政策体系、推进机制等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枣庄棚改模式”。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棚户区改造共完成拆迁面积475.9万平方米,拆迁户数35060户,分别占全年计划拆迁面积、户数的153%、102%。安置房开工建设1837套、208万平方米,其中已竣工5564套、51.9万平方米。
具体工作中,我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呈现出六个特点:一是完善推进机制,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各区(市)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枣矿集团成立了由董事长任组长的棚改领导小组,层层分解任务,召开誓师动员会、提速推进会和工作促进会。二是创新规划理念,保证了棚户区改造的高起点实施。各区(市)均委托知名规划院所,高标准编制各项棚改规划,在坚持整体规划、兼顾拆迁成本和开发收益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公共设施建设,确保实现既定目标。三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破解资金难题。各区(市)分别搭建了融资平台,成立了专业棚改公司,积极融取各类资金用于棚户区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共筹措各类资金67.51亿元,累计争取国家、省奖补资金近1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到上海、温州、浙江等地进行推介洽谈,目前累计有230家大型房地产企业来我市实地考察,已有50多个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或意向。四是健全政策体系,实现和谐拆迁。各区(市)根据各自经济发展情况和拆迁现状,分别出台了“拆一还一”、“容积率补偿”等倾斜政策,做到拆迁补偿因地制宜。五是严格规范运作,确保了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各区(市)和枣矿集团坚持公开透明和标准化管理,对拆迁补偿、回迁安置、资金使用、质量监管等各个环节精心实施、规范操作,实现拆迁过程中思想工作、工作程序、适用政策、补偿标准“四到位”。六是加强监管,确保项目质量与安全。各区(市)和枣矿集团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施工图审查制、工程监理制等,确保工程处于受控状态,为打造精品工程奠定了基础。
各区(市)和枣矿集团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大胆创新,形成了各自工作特色。如,滕州市拆迁力度大,效果好,创造性实行“拆迁出资人”办法,有效缓解前期资金紧张,加快棚改进度。率先试行拆迁工程监理制,有力保证了拆迁安全和项目总体效益。加强规划监察,棚改项目有专人负责,做到“每天有记录、每周有小结、每月有通报”,保证了棚改规划“不走样”。薛城区实行“大兵团作战”,拆迁工作效率高,仅用46天、24天就分别完成了燕山路、火车站两大棚户区近50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安置房建设起点高,瞄准特级、一级企业实行国际招标。施工现场管理规范,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山亭区坚持和谐拆迁,推行“五老监管”模式,由“五老监事会”成员深入一线调解纠纷,破解了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拆迁补偿、回迁安置等难题。
相关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