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高位推动棚户区改造工作侧记

作者:penggaiban 来自: 时间:2018-08-15 00:00:00

7月的赣南,骄阳似火,热浪灼人。在江西省赣州市,包括省政府、省直部门、金融单位、各级政府和房管部门领导在内的近200名代表,兴致勃勃地参加全省棚户区改造工作现场会,现场观摩并热烈交流、讨论高位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赣州经验”。

高位推动 “三年棚改两年完成”

2018年是实施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的开局之年,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明确,“全市三年棚改任务两年完成”。这也被作为硬性任务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自我加压,掀起新一轮棚改热潮。

强化市、县、乡等多级联动的组织保障。赣州成立棚改指挥部,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负责具体牵头调度,县、区主要领导“挂帅”,将后备干部抽调到棚改一线,全程参与征地拆迁,既壮大工作队伍,又培养锻炼了干部。同时,形成周调度、月统筹、季督察的推进机制。市政府每季度对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管工作进行督察、通报,对进度滞后的地区启动约谈程序。截至目前,全市2018年城市棚改新开工36039套;申报项目贷款237亿元,已批复100亿元、到位50亿元。

阳光征收 “一把尺子量到底”

赣州始终坚持“补偿市场化、安置人性化”,把群众利益考虑在先,把各项措施落实在前,真正让棚改户“搬得出、安得稳”。针对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出台《赣州市中心城区集体土地征收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试行)》,按照不低于市场重置价的标准予以补偿,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极大加快了征拆进度。

安置方面做到以人为本。在2015年~2017年第一轮三年棚改计划实施期间,赣州中心城区返迁安置房建设用地达1756亩,占住宅建设用地总量的30.33%。小区300米范围内有公交站和学校、医院、超市等配套设施,实现了“十分钟生活圈”规划目标,真正让安置户“安得下、住得稳、过得舒心”。坚持“拆建并重”,彻底转变过去“重拆轻建”的思想,做到“拆建同步”甚至“先建后拆”。创新安置房建设模式,采取“工程管理+施工总承包”的建设模式,以不低于普通商品房的标准规划建设安置房。

征收方面做到阳光公开。坚持把“公平、公开、公正”贯穿征收全过程,通过上门入户和微信公众号、电视广告等多种形式及平台宣传征收政策,赢得群众支持和积极配合。全市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群访、非访事件明显下降。部分县在棚改项目征拆过程中实现了房屋征收“零上访”。

创新机制 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

自2004年以来,赣州在全省率先启动保障房建设,截至目前已建设各类保障房共约16万套,完成配租、配售15.14万套,解决了50.42万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人口的住房困难问题。

创新运营体制,实现后续管理良性循环。成立赣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负责市本级保障房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在保障房小区日常管理方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公开招标聘请信誉好、资质高的物业管理企业,同时通过“日常考核、巡查考核与月度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奖惩并举,促进物业管理服务精细化,真正让保障房住户享受不低于一般商品房小区水平的物业服务,实现后续管理良性循环。

转变服务理念,打造温馨宜居之家。赣州全面推行保障房小区“一站式”综合服务,集中小区房管站、社区居委会、治安警务室、物业公司等部门联合办公,并采取“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的模式,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实现业务办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今年以来,仅市本级金色春城小区“一站式”服务窗口就受理并办结房屋报修404件、房屋异动150件、居民社保615件,调解社区矛盾29件。

引入智慧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赣州引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建保障房智慧管理模式。通过门禁和梯控智能化技术,实现保障房小区闭合式管理,堵住公租房转租、转借、空置等漏洞。针对排查出的违规承租户,利用信息平台和司法手段实现动态管理。自去年以来,市本级依法起诉违法违规承租户177户,其中庭前调解55件、判决122件,判决后申请强制执行89件,追缴租金137万元。同时,结合短信催租平台,实现租金线上线下一体化缴交。近年来,市本级保障房租金收缴率达99.9%。


相关文档 :